中国机泵网 - 机泵行业门户网站 !

商业资讯: 新闻资讯

你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商业资讯 > 新闻资讯 > 曲剑峰:亲自设计提升泵站机组效率,希望将经验传授更多人
2.biz | 商业搜索

曲剑峰:亲自设计提升泵站机组效率,希望将经验传授更多人

信息来源:jjjbbb.com   时间: 2022-03-19  浏览次数:84

  本文转自:长江日报

  3月15日上午,大军山泵站主泵房内,工程师曲剑峰带着同事对电机设备进行日常检查。还有一个多月,长江流域将进入汛期,泵站内的检修、备汛工作已基本完成。但对于每一次的日常检查,曲剑峰都仔细对待。

  始建于1974年的大军山泵站,是新城区大型排涝泵站,承担着武汉经开区(汉南区)蚂蚁河水系22万亩农田和杜家台分蓄洪区部分区域的排涝任务。目前共有10台泵机,装机容量10000千瓦抽排能力100m3/s,总排涝面积达到846平方公里。

  1979年,十几岁的曲剑峰刚到大军山泵站工作,整个泵站只有三台机组,两个工棚和一栋楼房,因为没有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经验,刚进泵站工作的前几年,曲剑峰只能做一些杂事。“我的父亲那时候也是泵站的仓库保管员,从小我就知道,武汉人的夏天都要与水抗衡。我不甘心只干杂事,在泵站就得干点和防汛相关的事情。”1984年,曲剑峰通过自考,成功就读了电大电气自动化专业。“考试的前一年我就自己买了教材,白天工作,晚上自学,每天只睡几个小时。”

  

  曲剑峰正在和同事检修设备。

  在脱产班顺利结业后,曲剑峰回到泵站就投入到机组运行和维护工作中。每一年机组维护和保养时,他总是在主泵房里从早待到晚,仔细研究主机组的每个结构、零件,用纸和笔记录相关数据,晚上回到宿舍,再对照数据修改完善改造方案。

  “八十年代的夏天,室外温度40℃,主泵房的温度超过45℃,电风扇都对着设备吹,设备操控基本靠手动,由于电压不稳,需要靠人24小时随时对机组电流进行手动调整保障机组正常运行,每个人浑身上下都是湿的,谁都不敢休息,怕睡着了机组出故障。”曲剑峰说。

  1998年,长江特大洪水。水位超过了泵房高度,所有泵机全部打开也不够用,曲剑峰心里暗下决心,得提高每台机组的效率才是关键。

  

  曲剑峰正在和同事查看电箱。

  2012年3月是曲剑峰最开心的时刻。10台机组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,功率从原来的800千瓦提升至1000千瓦,“改造方案是从2006年开始着手准备的,对机组结构分析了很久。白天就在泵房里和大家一起抽排,记录相关数据,看具体哪些部位是可以进行优化的,晚上就和同事们研究改造方案。”作为泵站里为数不多的工程师,为了最大程度节约成本,曲剑峰没日没夜带着同事们研究改造方案。“那次的改造是在不动原机组的情况下,只对内部结构进行调整,从设计到实际操作都是由泵站内部人员完成,有效节省了改造开支,也为全市兄弟泵站提供了参考依据。”

  2020年汛期,大军山泵站成了泵站中的“战斗机”,7月5日至8月7日,10台泵机连续33天不停机抽排8300个台时,创下当年全市泵站的连续抽排纪录。

  

  曲剑峰正在检修设备。

  蚂蚁河、通顺河双线作战,考验前所未有。曲剑峰回忆当时的状态,每时每刻都是紧张的,每个人的心都悬着。“以前每隔一个小时巡视一次,变成了15分钟巡视一次。时刻监测机组运行参数、环境温度和设备温度,确保最终安全度汛。”

  除了亲自上阵研究泵站大大小小的设备,曲剑峰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新人,他将自己多年来的记录笔记、工作思路都分享给同事,在其他同事遇见检修、维保方面的难题时,他也毫不犹豫地帮助大家解决问题,探讨方法。

  今年7月,曲剑峰正式年满60周岁,即将退休。从工作到退休一直在泵站的他,每年都看着水涨水落,守护着城市安全,心里有很多不舍。“我从十几岁上岗至今,泵站工作就是我生命的一部分,我热爱这份事业。今年退休时间正值汛期,希望能守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。”(文:杨丝涵)

  【编辑:金莎】

    ——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机泵网证实,仅供您参考